芯片缺货涨价已成常态,分销商“内卷化”炒货囤货乱象频发
今年年初始,晶圆厂出现了明显的产能不足,在疫情缓解后,市场需求激增导致半导体供应链和产能紧缺,再加上国外新一轮疫情的反复加剧,全球缺芯影响持续扩大,芯片短缺打破了全球半导体的供应平衡,随后出现涨价潮也是意料之中,各大厂商纷纷发布涨价函...... 价格持续上涨已成常态,芯片行业也不可避免迎来囤货、炒货乱象,导致原厂和代理分销商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 01
今年年初始,晶圆厂出现了明显的产能不足,在疫情缓解后,市场需求激增导致半导体供应链和产能紧缺,再加上国外新一轮疫情的反复加剧,全球缺芯影响持续扩大,芯片短缺打破了全球半导体的供应平衡,随后出现涨价潮也是意料之中,各大厂商纷纷发布涨价函...... 价格持续上涨已成常态,芯片行业也不可避免迎来囤货、炒货乱象,导致原厂和代理分销商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 01
近日华虹传出大砍多家MCU厂商订单,而中芯国际也已削减了对部分IC设计厂的产能支持,优先满足本地客户的订单。 据了解,华虹半导体在上海金桥和张江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华虹一厂、二厂及三厂),月产能约18万片;同时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一座月产能4万片的12英寸晶圆厂(华虹七厂)。 中芯国际日前又一个重要项目开始量产,8 英寸晶圆月产能增至 7 万片,良品率达 99%。中芯国际在
德州仪器周三表示,将以 9 亿美元收购美光科技在犹他州Lehi的工厂,以提高自身产能。 据路透社6月30日报道,美光在 3 月份曾表示将出售该工厂。位于犹他州Lehi的美光工厂生产某特定类型的芯片,之前已经确定停产。 德州仪器表示,公司将计划在 Lehi 部署自己的技术,并且将为该地原美光的工人雇佣为自家的员工。
被动元件产品供不应求,大部分厂商订单交付周期均明显拉长。从2020Q1 至今,全球大部分被动元件厂商产品交付周期均明显延长,其中,MLCC 产品延长周期显著大于电感。以村田为例,村田低容和高容MLCC交付周期从2020Q1到2021Q2,分别均延长了12~18周,其中,2021Q2 环比分别均延长了 4 周;电感方面,村田电感器交付周期从 2020Q1 到 2021Q2,延长了 4~12 周。 一、高壁垒的优质赛道,具备长期高成长性 被动元件是电子工业基石,兼具大空间、高壁垒、高成长特性,具备长期成长空间。从历史周期看,被动元件行业在
日前, 一封关于Infineon(简称“英飞凌”)的《业务连续告客户通知》在读者朋友圈小范围传播,该通知函主要内容包括: 除了马六甲外,目前英飞凌所有的生产基地都在全面运作; 马来西亚工厂大致维持正常,受疫情影响产能受限,损失的产能为2-3周; 英飞凌在台湾的供应商受到疫情影响,生产量减少; 英飞凌称暂时没有看到这些隔离措施对菲律宾卡维特的组装和测试工厂造成任何影响。 全球物流受疫情影响,交货可能延迟。 翻译全文:
2021年5月,韩国政府将在2021~2030年联合共同投入451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产业,包括政府投资、税收优惠和企业投资。根据韩国文在寅总统政府制定的国家蓝图,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公司将与其他151家公司一起领导这项投资。这些投资将集中在首尔南部一个新命名的地区“K-半导体带”,希望成为韩国半导体发展的中心。 政府举措 政府将提供税收减免,降低利率,减少监管,并帮助优先考虑和资助必要的基础设施。在芯片研发上投入13亿美元,并承诺制
据行业人士透露,格芯正在逐步取消大陆客户订单,而且是单方“取消”一些大陆设计厂商的订单,有针对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嫌疑。半导体制造,已成为大国博弈之下的前战。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格芯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代工厂,格芯本来是AMD的晶圆部门,2009年AMD将自身的半导体制造业务剥离出来,找了中东石油土豪的投资基金ATIC成立了格芯公司。格芯又收购了IBM公司的半导体业务,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  
大事不断!今日消息,传:日本光刻胶断供中国多家晶圆厂! 由于KrF光刻胶产能受限以及全球晶圆厂积极扩产等原因,日本信越化学已经向中国大陆多家一线晶圆厂限制供货KrF光刻胶,甚至已通知部分中小晶圆厂停止供货KrF光刻胶,国内多家晶圆厂将会面临KrF光刻胶大缺货的处境。 今天,半导体相关股票大涨!但预期别太乐观,材料产业非一朝一夕能改善的。 中芯国际、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