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台湾老牌上市晶圆代工厂5月起新订单报价再调升15%之际,传出5月已投片的晶圆订单也要采用新报价。由于5月产出的晶圆在今年1、2月就已经投片,当时投片价就已调价约10%,如今IC设计厂取货却要再加价15%,等于同一批货「被涨价两次」,为历来首见。
近期也有传闻称传台积电已经停止报价,对于此信息,台积电官方回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价值,不评价价格等相关问题。无论台积电涨价是否属实,足以表示晶圆产能紧缺程度之深。
一涨再涨,涨幅累积平均超25%
联电强调,今年第1季产品平均售价将上扬约2%至3%,预期2021年产品平均售价将涨约4%至6%,涨幅不到10%。
不过也有晶圆代工业者表示,一般与客户完成签约,议定价格后,便会依照合约履行,投片涨价1次,出厂再涨价1次,是没有诚信的作法,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恐加剧二波芯片涨价潮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晶圆产能紧缺已经成为共识。芯片缺货问题已经从早期的单个芯片如MCU、CMOS、电源管理芯片蔓延至汽车行业甚至手机行业。
近期有媒体报道高通的全系物料交期已经延长到30周以上,甚至一些可穿戴设备芯片也延长了交货周期。另有手机厂商透漏,手机芯片目前处于全面缺货状态。
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在2月24日晚间则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
上一轮由晶圆产能紧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蔓延到从材料、晶圆、封装、测试、芯片、终端的电子全产业链,晶圆紧缺是因。如今部分晶圆代工厂商再二波涨价潮之后对5月出货产品再加价,而加重IC设计厂商二波涨价潮。
此前,受晶圆代工、封测等成本增加影响,盛群、合泰、松翰等厂商已经开启了二波涨价潮。